霸王宗庆后早年的独特经历让宗庆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构想和逻辑,他掌管的娃哈哈,是学院派眼中的“异数”。多年来,娃哈哈一直是高度集权制的机构。宗庆后自称以“家文化”来实现他“开明的独裁”。

首富年年有,今年宗庆后。

3月10日,《福布斯》放榜了。这次的大陆首富是65岁的宗庆后,身家70亿美元。一年之前,这个数字还是48亿。宗庆后42岁才开始创业,靠着14万元借款起家,速度惊人。更何况,他身处的还是利润不甚丰厚的传统制造业。试想,要卖多少瓶娃哈哈才能挣够70亿美元。他的浙江同乡丁磊曾经感叹,连水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宗庆后都能做到如此地步,真是了不起。

英国《金融时报》用“笑到了最后”(has the last laugh)来形容他。在过去3年里,宗庆后一直在和全球食品巨头达能进行着激烈的争斗,他们有着长达11年的合作经历,但是在分手时却撕破脸皮,甚至两国领导人胡锦涛和萨科齐都不得不在会谈时讨论此事,商务部亦曾出面调停。

最后,强势的宗庆后在去年踢走了大股东达能,结束了这场互相都想吃掉对方的商战。而现在,宗庆后晋升首富,他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与达能分手后发展更好”。

人说宗庆后霸道,如若霸而无道是为昏君,若霸而有道则是一代枭雄了。

宗式天下在杭州市清泰路160号,娃哈哈集团总部六层的小楼显得低调而平和,与门口保安员近乎倨傲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走进综合楼一楼大厅,一尊高大的宗庆后铜像赫然印入眼帘。

资料显示,宗庆后的家族曾显赫一时,祖父曾在张作霖手下当过财政部长,父亲则在国民党政府任过职员。待到解放之后,家庭变得异常贫困,父亲没有工作,只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1963年宗庆后到舟山马目农场插队,天天挖盐,晒盐,挑盐。在被命运之神遗忘的农村,宗庆后待了15年。在那期间,他读的最多的是《毛泽东选集》。

1978年,随着知青的大批返城,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在校办厂做推销员,10年里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依然郁郁不得志。待到他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42岁的沉默的中年男子。那时他天天踩着三轮车,在杭州的街头巷尾叫卖棒冰和笔记本,棒冰卖一根赚一分钱。

早年的独特经历让宗庆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构想和逻辑,他掌管的娃哈哈,是学院派眼中的“异数”。

多年来,娃哈哈一直是高度集权制的机构。这个在全国27个省市建有7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拥有员工近2万名的庞大企业,至今只设一个董事长和一个总经理,都由宗庆后一人担任,没有董事会。

有一个得到宗庆后本人证实的说法,一个产值上亿的分公司要买一辆电瓶车,需要宗庆后批条子。更有夸张的传言,买个扫把都需要“老板”的签字。

宗庆后一直推崇“开明的专制”。他自言,娃哈哈已经开始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将人治色彩浓厚的娃哈哈转向更加制度化的管理,并尝试着“分级授权”。但是所有的大权,他依然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不需要别人的想法,很相信自己。”一位与宗接近的消息人士说。

宗庆后本人亦对自己在娃哈哈合资公司经营的绝对控制力颇感自豪。宗称,“合资之后,达能曾向娃哈哈派驻了一个搞市场策划、 一个搞技术的,都被我赶走了。”

合资开始于1996年,娃哈哈官网在发展历程中这样描述,“娃哈哈再次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但是事后双方总结此次合作:“合作前八年,宗先生的经营无可挑剔”,达能表示:“跟达能合作的11年,是很不愉快的11年,”宗如此说,“我们一直在斗,为经营权、为品牌。”

宗庆后看不起达能。“跟达能合作并没有太大的收获。他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中国国情。我是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他说反对的,我们坚持做了,都成功了”。

就算达能是手握51%股份的大股东,娃哈哈仍然是个水泼不进的“宗式天下”。

在合资公司的董事会议上,大股东达能虽然名义上占有3席,但是全由宗庆后一个人说了算。在娃哈哈内部,各部门的正职多为女性。一位曾在娃哈哈做过中层干部的徐先生评价这位昔日老板:“他对人缺乏信任,尤其是男人。因为女人的野心不会像男人那么大,对他的威胁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