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梅县松口人用泥土制作的火炉做饼,先在炉下面生起柴火,又在炉上放一张铁丝网,边烤边翻,做饼的时候,要一直站在炉边,防止饼烤不熟或者烧焦,这样做出的饼叫做“企炉饼”。松口是客家人下南洋的必经之地,因此,企炉饼不仅深深“扎根”在松口,更随着下南洋...
簸箕粄是武平客家小吃, 因用米浆均匀摊在簸箕中蒸熟包肉(菜)馅而得名。制作方法: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舀入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圆形簸箕内(现大多数人用的是长方形的铁板),左右摇动使米浆均匀,再入锅用猛火蒸。约五分钟后将蒸熟的薄薄一层米浆揭下,把炒熟的肉丝、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等馅放入,卷成筒状,...
苎麻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一年四季常绿常青。苎叶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备受客家乡亲和游子的喜爱。苎叶粄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春夏两季为佳。制作方法:1、摘取新鲜雏嫩苎叶,与适量粳米、糯米和水于石臼捣烂、粘合,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团;2、将取适量粄团捏成直径约10厘米的圆形小块,放在蒸笼中蒸熟即可食用。也可...
钵粄(发粄、碗粄)是梅州客家人常吃的小吃,也是祭祀场合的主客。它是经过发酵的,粄面从碗里隆起来,会出现裂缝,客家人称之为"笑"。意为喜事降临的征兆,所以碗板要“越笑越好”这是过年过节和红白事常用的食品,可用于祭祀及馈赠亲人,红色碗板被人看作喜庆的象征!有的...
“味酵粄”是客家传统小吃。制作方法:把大米磨成浆后拌适量土碱水,用开水冲浆,再盛于小碗蒸熟,因碗面四周膨胀,中间凹成窝状,沾红味(甜酱油)佐食,故名味酵粄。味酵粄也可切片油煎,味道咸香;或切块下锅,加配葱、蒜、肉粒、胡椒粉进行烹炒,鲜香韧滑。...
大埔客家小吃,大埔农村老百姓在年节或迎神会期间,大都做此人丁粄作为供品,其谐意家庭幸福,人丁兴旺。制作方法:1、锅中加入少许水,放入几块红糖块融化;2、取适量糯米粉与粘米粉混合,加煮开的红糖水,一点点加,边加边搅拌;3、洒上一些红曲水(或者是用红酒曲放开水浸泡后滤去杂质的红酒曲水),将糯米粉再次搅拌...
糟麻粄就是用酒糟做的粄,兴宁客家小吃。在客家地区,每家都会在冬季用糯米做酒,也就是通称的客家娘酒。做酒的酒糟客家人称之为“糟麻”,糟麻粄就是用糟麻、番薯粉和盐搅匀,油锅煎熟后切块。...
薯粉粄也是一道传统客家小吃。制作方法:1、薯粉以每公斤配置500毫升沸水,反复搓揉成团;2、粉团分成小团,捏成古钱状,用枋棰制成小饼等状;3、将制成的薯粉粄置于沸水中,煮至浮在水面后捞起;4、配上肉丝、香菇、花生仁、虾仁等佐料,拌匀后便可食用;另一吃法将薯粉粄置于油锅里煎熟食用。除了以上材料,还可用...
眉豆粄,河源客家小吃。制作方法:1、大米、糯米先分开浸泡在水中一个钟头,浸泡之后的糯米和大米,需要用磨粉机进行磨制成米粉,两种米按照1:1的比例混合,然后放到机子中打成米粉;2、把眉豆先洗好,用锅煲熟来备用;把碎猪肉、葱头配料先加入炒锅中爆炒,加入耗油、胡椒粉和鱼露;3、将米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
豆粄,又名豆沙粄,大埔客家小吃。豆粄粄皮薄而韧,有透明感,透过皮可看到里面的豆馅,馅是用优质赤豆做原料。制作时完成后,放入蒸笼里蒸熟,最后放进香油桶里浸着,桶底用木炭火加热保持恒温,以达到热、香、肥、清、 爽,是小吃佳品,亦是下酒的上等佐菜。制作方法:1、赤豆加清水浸泡2小时左右,浸泡好的赤豆滤干水...
笋粄,大埔客家小吃。以薯粉作皮,冬笋粒、鱿鱼、虾仁、香菇、豆腐干、五花鲜肉等为馅料,包裹成形似饺子而大于饺子的“笋粄”,猛火蒸熟,涂抹少许香油即可食用,入口爽滑,味道甚佳。笋粄包括粄皮和肉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用开水拌和揉搓,配以适量煮熟的芋或甘薯,制成薄度小圆形粄块;...
百侯薄饼相传是清乾隆年间大埔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从北方带回家乡的美点。薄饼经过民间多年的仿制、改进、提高,演变成今天风味独特、广受欢迎的客家小吃。制作方法:1、在圆形木盆里把上等面粉加上少许盐水用力揉搓,将面粉和成面粉团,每次面粉用量1至2公斤为宜。揉搓至软...